文字图片原创/整理耗时耗力,禁止任何形式的搬运!
β-葡萄糖苷酶(β-glucosidase,EC3.2.1.21)又称为苦杏仁苷酶(amygdalase)、龙胆二糖酶(gentiobiose)及纤维二糖酶(cellobiase),能够水解多种葡萄糖缀合物非还原末端的β-D-葡萄糖苷键,释放出β-D-葡萄糖分子和相应的配基分子,该酶广泛分布于微生物、植物、哺乳动物和人体中,在食品、医学、农业及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。
指标 | 检测方法 | 样品要求 | 询价 |
---|---|---|---|
β-葡萄糖苷酶 | 陌凡生物-β-葡萄糖苷酶(β-GC)测定试剂盒 | 土壤鲜样/风干样,植物/血清及组织鲜样 |
大多数无机化合物、有机化合物及蛋白质等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具有一定的特征光吸收,或者能够转化为某些具有特定吸收的衍生物,因此,分光光度法在生化反应产物的定量分析中应用非常广泛。卡文思采用分光光度法中的pNPG 法检测β-葡萄糖苷酶活性,常用的反应底物、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:
以pNPG作为β-葡萄糖苷酶的酶解底物,其反应产物之一为对硝基苯酚(p-nitrophenol,pNP),通过分光光度计在400~420nm波长处直接测定pNP的吸光值来评价β-葡萄糖苷酶的水解活性。pNPG和水杨苷均是测定β-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最常用的2种底物,pNPG方法具有操作步骤少、检测条件温和、灵敏度高和重现性较好,水解反应完成后不需额外实验操作就可直接进行定量测定等特点,尤其在微生物和植物中β-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检测应用较为普遍。
分光光度法测定β-葡萄糖苷酶活性常用底物种类及反应过程
目前已经发现的产β-葡萄糖苷酶的生物类群包括原核生物、真核生物。β-葡萄糖苷酶普遍存在于植物、微生物和哺乳动物的肠道中。植物中很多来源的β-葡萄糖苷酶已被纯化和研究,这些来源有植物的种子、果实、叶苗、根和花。微生物有约氏黄杆菌(Flavobacterium johnsonae)、多粘性芽孢杆菌(Bacillus polymyxa)、肠膜明串珠菌(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)、链霉菌(Streptomyces )、镰刀菌(Fusarium oxyspornum) 、假丝酵母菌(Candida peltata)、出芽短梗霉(Aureobasidium pullulans)、汉逊德巴利酵母(Debaryomyces hansenii )、木霉(Trichoderma koningii )、青霉(Penincillium aurantiogriseum)、黑曲霉(Aspergillus niger)、米曲霉(Aspergillus oryzae)、干酪乳杆菌(Lactobacillus casei)等。现在对真菌中β-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研究较多的是丝状真菌,主要为曲霉属和木霉属,而细菌中研究较多的是芽孢杆菌属。
β-葡萄糖苷酶有胞内酶和胞外酶之分,有些生物体内只含有胞内β-葡萄糖苷酶,也有的只含胞外β-葡萄糖苷酶,但有少部分微生物体内同时含有胞内和胞外β-葡萄糖苷酶。β-葡萄糖苷酶的相对分子量一般在40~250ku之间。不同来源的β-葡萄糖苷酶的相对分子量由于其结构和组成不同而差异很大。大部分β-葡萄糖苷酶的最适pH值都在酸性范围,并且变化不大,但最适pH值可以超过7.0,而且酸碱耐受性强。β-葡萄糖苷酶的最适温度在30~110℃之间,一般来说,来自细菌的β-葡萄糖苷酶其稳定性和最适温度要高于普通微生物来源的β-葡萄糖苷酶。对于工业应用来说,酶的热稳定性越高越有利,对来自嗜热性和非嗜热性β-葡萄糖苷酶的分析认为,两者在相互演化过程中的酶修饰作用并不改变酶的活性中心,也不改变其专一性,只是将酶蛋白结构作部分调整以适应高温环境。